猪油的“形象”不错,仔细看,表面像本白的丝绸,泛着亚光,有些纯厚的感觉,又有些隐隐约约的透明。印材里有种石头,称作“猪油冻”,犹言像猪油那样细腻润滑,富有质感。一般人家就把盛猪油的小瓷缸,放在灶披间吊着的碗橱里,随时取用。也有人家率性而为,把它就搁在灶头边,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盖子也没有,用硬板纸遮一下。好像从来也没听说过猪油会坏掉(较多的情况是耗掉)。可能因为经常使用,猪油还来不及坏掉就被吃光了,当然只好“坏”在肚子里啦。这里头也不是没有技巧——猪油熬好后,趁其尚未凝结,放点白糖或食盐进去后密封,久贮不坏。
那个时候,猪油是俗物,在食油当中地位垫底:豆油,菜油,最后才轮到猪油。邻居家烧菜时突然发现,没油了,就往隔壁人家灶头边的小瓷缸里挖一勺,即使不打招呼也不难为情。
事实上,大家都小看了猪油,严重低估了它的价值——不光是食用和药用上的。